從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對2009年電工行業第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來看:2009年前兩個月電工行業產銷增長大幅度回落、新產品產值增長下降、出口同比減少、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幾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企業虧損面擴大、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度提高、行業經濟效益嚴重下滑、進出口額縮小。從這些現象來看,世界金融危機對電工行業的發展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
一、經濟戰略調整的必要性
經濟運行分析雖然指出了經濟發展的現狀,卻并沒有闡明這個狀況產生的原因和過程是什么。我認為對目前電工行業現狀的分析僅僅是根據數據得出的結論,經濟下滑也好、負增長也好、驟減也好都只能說明金融危機對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這場金融危機對電工行業的影響是一個什么性質的?我們不能盲目的隨波逐流,要理智的看待。
首先,這一影響不是破壞性的;
其次,經濟確實有一定的下滑。
實際上不管有沒有金融危機,這種下滑都會出現。近幾年來,我們電工行業經濟增長一直都保持在28%左右,像這樣連續三年發電設備超過一億千瓦,出現高速增長的情況是不正常的,要改變,不能持續按照28%到30%的速度增長。這樣的速度是不穩定的,會給我們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所以我們的經濟指標已經從去年的12%到下降到今年保8%左右。因而,面對目前的情急下滑,我們要客觀冷靜地看待,不能消極面對。
從2008年到現在,電工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主動”到“被動”再到“主動調節”的過程。2008年,我們主動調節的工作包括兩點:1.不要太快,防止過熱;2.防止膨脹。主要原因是:之前,我們說到2020年經濟翻兩番的時候應保持7%的增長速度,現在經濟增長速度已經到了12%,因而我們必須控制、穩定膨脹局面的爆發,主動把增長速度降下來;金融危機來時,要想實現軟著陸,也要調整當時的經濟發展,只不過當時的調整我們處于被動的局面;現在我們又開始掌握了主動權,也是一個較好的轉變。
十七大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轉型。國民經濟發展從依賴外部型轉為內需為主,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的轉型。既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個轉型非常重要,即便沒有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要以內需型為主。這個重大決策關系到我國能否到2020年實現小康。所以,有沒有經濟危機都要實現轉型。
我們經過分析發現,過于依賴外出口的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更重。我國對外依賴度為百分之六十,試想如果不改變這一現狀,把自身的經濟發展全都依靠在別的國家經濟發展之上,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我們的經濟發展要轉為內需。從某種程度上講,金融危機的出現實際上促使了我們這一決定的實施。不管主動也好、被動家加主動也好,經濟轉型勢在必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只要經濟調整就會付出一定的代價,唯一不同的是,被動調整我們損失的更多,主動調整我們可以避免更多的代價。但不管怎樣,這些都是暫時的,是我國經濟策略的一部分。
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影響到經濟實體,中國和外國還有所不同。因為我們的銀行運行良好。去年,工商銀行增長了近一倍的,別的國家銀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我國的各大銀行都沒有受到影響,這就是最大的不同。現在美國除了救金融實體外,又回過頭來購買美國銀行的有毒資產,這種通過處置不良資產的辦法在我們的國家早解決了。所以我們和資本主義國家面對的金融危機不一樣,我們在金融方面比他們超前了兩步,沒有他們那么嚴重。另外,我們現在面對金融危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現金充足,只要資金鏈沒斷裂、不存在縮水,我們就比他們做的好。
去年我們的財政收入是六萬億,我們的外匯儲備將近兩萬億。我們老百姓銀行里的儲蓄相當于兩年的GDP,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錢全被套牢的同時中國老百姓的錢還好好存在行里。我們首先實現了經濟的發展,合乎四萬億刺激經濟發展。如果這四萬億利用起來,基本上我們就能從對外依賴百分之六十的模式轉為內需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那么我們日子就好過了。現在不管國際上是貿易保護主義也好,是對中國投資實行限制也好,只要我們的經濟發展轉為內需就不再懼怕。一旦我們實現了內需為主的模式轉型后,這種影響將會變得微乎其微,所以我們國家決定的內需為主的轉型不僅僅是經濟現狀發展的需求,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決策。
二、我國電工行業發展現狀
那么,金融危機對我們電工行業到底有多大影響呢?現在全行業一直都在談論金融危機,說電工行業的發展的冬天來了等等,實際上,我們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電工行業包括好多小行業,我們只有拆開了一個個分析才能得出最后的結論:
(一)發電領域
1、火電。2008年,我國五大火電公司虧損六百億,因而火電項目設速度要放緩。目前的情況是,用電量增速還沒有上來、運行小時要下降,訂單沒有下來廠家不催貨也不付錢,呈現一種不前進也不后退的局面。按照相關規定,火力發電最終要實現清潔、高效的目標,就目前情況來看這個目標正在實現,我國的火力發電技術已經達到超臨界、超超臨界的水平,不僅效率提高了、污染也相對減少。如脫硫、脫銷等。
電是不能沒有,我們的裝機電量現在是8億千瓦,如果到2020年我們有15億人口,假設每人一千千瓦的電量,那就是十五億千瓦,這樣我們在現有的基礎上還需要增加七億千瓦的電量,再加上上大壓小外貿出口等等。未來的用電需求將會大幅提高,所以雖然目前火力發電暫時有所減少,但就長遠來看不會減少很多。到2020年前,我國的發電結構還是以火力發電為主,這是別的發電無法代替的。因此,我們要清楚地知道在發電方面還有哪些需要進一步發展。
2、水電。就目前情況來看,水電建設投資并沒有減少,很多既定項目都在建設當中。2008年,三峽二十六臺機組全部實現發電,共計1820萬千瓦。原定以后再建的地下六臺70萬千萬千瓦機組,也已經開工。其余幾個水電項目也在建設當中,水電建設,沒有放緩水電工程的特點就是一旦開工就停不下來。水電建設是我們電力建設的發展方向,要逐步增加水電發電的比例,在國家的四萬億投資中就包含了水電建設,所以水電建設不會受到影響。
3、核電。核電的發展速度一直都成上升的趨勢,今后不僅沿海地區要建設核電,內地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投資建設。我們現在的裝機量是九百萬,已經超過當初的預期,并且現在建設的核電項目已經是第三代核電,技術水平更高。2013年,浙江三門核電廠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核電項目;到2020年,核電發展將進一步提速,在裝機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的基礎上還可能增加。因而,逐漸增加核電發展方向是我們國家發展的方向不會變。
4、風電。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批準了很多風電場建設,包括中海油也躋身風電建設。風電上網一批就在10千萬以上,20、30萬等,要建設風電“三峽”,海上、陸上都要快速發展。為了避免盲目建設我們需要統籌規劃,不是減緩,而是為了更好地提速。
5、光伏發電。十一中完全綠色的發電資源,但是到什么時候可以成氣候型還不能確定,這是新能源發電的一個方向。
綜合上述,從發電領域來看,金融風暴對它的影響非常小,除了火電以外,其余新能源發電基本保持了穩定、持續發展的狀態。
(二)輸配電領域
就我看來,金融危機對輸配電并沒有產生影響,主要原因是:
1、雖然現在用電量減少,但這是由我國的電力結構決定的。目前的狀況是電力建設在西部,用電在東部,“西電東送”就成為一種必然。我們50萬、80萬直流,50萬、750、100萬交流等都在建設,并沒有停下來。
2、電網建設和改造。我國不僅國家電網建設(高壓、超高壓)沒有停下來,還要建成智能化的全國網架,并且加快了城鄉電網的改造和建設。
實際上,經濟轉型就是轉變農村的型、轉變落后農村經濟型,如果農民不能走向富裕、農村經濟不能發展起來、農村現狀不能改變、農業生產不能實現工業化,那么所有的轉變都是沒有用的,電網建設一定要加強,改變農村用電落后現狀以實現我們內需型為主的轉型。
綜合上述情況來看,金融危機對發電、輸配電沒有產生影響,影響的主要是具體產品。
(三)對中低壓電器產品
因為我們的城網改造要提高水平,要智能數字化,對產品的要求也就相對提高,如果所需的產品沒有就要買,一些大型企業能夠生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自然不受影響,受影響的主要是生產中、低端產品的企業、例如我們科研院所的產業就沒有受到影響,產品仍在大量銷售,主要是因為技術含量高。
所以我們要明確這樣一個概念:電工行業的高端產品基本不受影響,受到影響主要是低端、低檔次產品。如:電動工具。
中國是世界電動工具第一大國,年產量大概四億多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產品出口,但這里面大部分都是貼牌產品,自主品牌很少。這樣金融危機到來后,所產生的影響就十分巨大。據相關資料顯示,影響率高達百分之五十,這個數字非常可怕,一半的工廠要關閉,我們卻沒有絲毫辦法。原因很簡單:(1)沒有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2)受金融危機影響,資本主義國家如歐美等購買力下降,造成大量的產品積壓。要實現出口轉內銷很不容易,要有個過程,所以造成有些企業開工不足,部分企業難以為繼。
三、挑戰與機遇并存
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呢?我們還是要逐個行業進行分析。實現轉型,減少出口,轉成內需為主,適應內需高檔次的需求是我們的方向。我們要依照國家政策,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對電工行業來說,這個任務非常艱巨。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講:
1、電動機和配電變壓器為例,百分之六十的發電唄電動機消耗,如果電動機及其系統不能節能,消耗量仍然十分太多,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要控制電量消耗,提高能效。我們可以從這個方面做些文章,做節能電動機。如提高電動機的能效和配電變壓器負載和空載損耗控制,現在我們網上是S7,我們要大力推廣新型產品,推廣S11,卷鐵芯非漏變壓器,減少損耗,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城鄉電網建設中需要大量變壓器,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就看我們的企業能不能抓住。
2、工業鍋爐。它的改造工程刻不容緩,現有的工業鍋爐燒掉了全國百分之二十五的煤,但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五。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現象嚴重。在我們電工行業中,這個面積很大,問題十分嚴峻,國家也開始立項要解決這個問題,希望能通過三方面的努力改善這一局面(1)要提高效率;(2)減少污染;(3)以大帶小。以新技術新產品替代以前的舊產品,減少損失。
面對如此復雜的狀況,所以說我們要逐個行業進行分析,這也是協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有兩個問題必須要解決。
1、在調整過程中,實現經濟轉型必然會有一些震蕩。我們要把這些震蕩減到最低,就必須冷靜下來。三月份在蘇州召開的年會時,我們已經提出要具體研究行業的情況。電工行業全行業要堅定信心、度過暫時的困難,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要追求百分之三十的增長速度,不要只追求高端目標忽視實際的發展需要。我認為電工行業保持15%-20%的年增長速度是最穩定的,如果總是以28%-30%的增長速度是不現實的,高增速帶來的壓力難以承受也是不穩妥,同時我們那也沒有時間去調整結構、只能緊鑼密鼓地追速度,忽視了未來的經濟走向。
2、另一個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質量問題,去年我參加電線電纜行業的會議,曾提到全行業產值雖然很高,全行業卻都在偷工減料,雖然產品可以用,但是產品使用壽命卻大大降低了。客戶一旦購買了你的產品卻發現沒到使用年限,肯定不會再用你的產品,沒有人會第二次上當。因而短期看來,你通過偷工減料節省了一定資金,但實際上你卻損失了客戶的信任,帶來了很多隱患。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很多煤礦出現了爆炸,追究的只是煤礦的責任,并沒有追求電線電纜行業的任何責任。防爆產品偷工減料造成隱患,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沒有金融危機這些問題也要解決。
我們要認識到,電器行業資源的整合不是一個企業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對待金融危機的影響,要以樂觀的態度,主動的精神,按照黨中央經濟戰略轉型的要求,不要遇到問題就歸咎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只要全行業動員起來,實現健康的發展,有一個發展的質量,有一個可行的目標,我們相信電工行業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