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本站 | 繁體網站   
點擊搜索
 
日期 時間

堅持改革創新 實現科學發展———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十年發展紀實

日期:2009-07-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國民  點擊:

作為一家在國家行政性總公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大型企業集團,中船重工高度重視以改革出活力、以改革促發展。多年來,中船重工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步一個腳印,從加強集團功能建設入手,穩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集團總部和成員單位兩個積極性,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成立于199971日、歷經10年國際市場打拼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危中求機,開拓進取,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今年1—5月完成經濟總量同比增長16.4%,增加值同比增長25.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3%,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

  回想10年前,新組建的中船重工困難重重,有三多一重,即三線企業多、虧損企業多、富余人員多、歷史包袱重,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效益很差,出現嚴重虧損。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奮發有為。到2008年底,中船重工總資產達到2221億元,為成立時的7.3倍;所有者權益達到405.8億元,為成立時的4.2倍;全年完成經濟總量1145億元,為成立時的8.2倍;營業收入1034億元,為成立時的8.2倍;利潤總額62.3億元,成立時則為—2.67億元。集團公司整體上由成立之初扭虧脫困求生存的困難階段逐步進入到改革創新大發展的新階段,國際競爭力大大增強,成為我國創建世界造船強國的主力軍。

  中船重工成立之初,找準定位、明確目標,成為改革發展的首要任務。

  20031月,黨的十六大閉幕后不久,中船重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謀劃集團發展大計,提出了本世紀頭20三步走、翻三番發展戰略,即到2020年,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在2000年基礎上翻三番。天幫忙,人爭氣,中船重工實現了比預期更快的發展,到2006年主要經濟指標就實現了翻兩番。

  20081月,中船重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要站在新起點、搶占制高點、創出新水平,進一步將集團公司2020年前的發展目標調整為新三步走、翻四番:第一步,2010年前提前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在2000年基礎上翻三番;第二步,十二五進入世界500強;第三步,2020年前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在2000年基礎上翻四番,把集團公司建設成為國內最強最大、國際一流的船舶集團,為建設世界造船強國多做貢獻。

  正確的戰略、思路,對于有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引領集團科學發展方向、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中船重工發展態勢,有望在今年完成經濟總量超過1300億元、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元,全面實現新三步走、翻四番第一步目標,為后兩步的順利實現和建設國際一流船舶集團奠定堅實基礎。

  建大塢、造大船,是我國幾代造船人的夢想。19998月,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歷經17個月的艱苦談判,一舉奪得伊朗船東5艘超大型油船VLCC訂單,并于20046月前全部交付,成為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截至目前,中船重工已累計承接VLCC52艘,4250箱集裝箱船49艘,18萬噸散貨船54艘,海洋工程34座。批量建造有力促進了建造周期的縮短,中船重工建造的VLCC水下周期只有38天,4250箱集裝箱船水下周期為30天,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中船重工已經能夠設計建造38萬噸在內各種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經營生產逐步實現國際化、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專業化,年造船產量由成立之初不到100萬噸提高到400多萬噸,主流船型建造周期逐步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海洋工程形成批量建造能力,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在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上,九環地球這一極富創意的核心設備,就是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研制的,他們克服了種種難關,用鋁合金材料制成九個圓環,通過吊繩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型結構球體,直徑達18米,各種零部件上萬件,其完美的演繹留給世界人民美好的回憶。同時,中船重工還為奧運會提供了巨幅畫軸、記憶塔等一批奉獻眾多精彩的重要產品。目前,從風帆蓄電池、塑料吸管等家常用品,到醫療器械、自動化物流等高新技術產品;從風電裝備新領域到三峽工程、神舟系列飛船發射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船重工已在10多個行業30多個領域形成了一批處于領先地位的非船品牌產品,在支撐集團公司持續發展的同時,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產業不斷發展,能力持續提升。20051122日,青島海西灣這個國際一流的大型現代化造修船基地正式開工,標志著在我國船舶工業戰略布局中新增一個大型造船中心,規劃造船能力468萬噸,目前已全面建成投產。近年來,中船重工抓住國防建設和國家實施船舶工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等機遇,統籌推進軍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環渤海產業帶、造修船基地、船用配套基地、科研及產業化新園區等,一批30萬噸、15萬噸級船臺(塢)和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工藝設備全面投產,年造船能力超過800萬噸,低速機能力超過300萬馬力,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2001年以來,中船重工在完成對原第七研究院院部與集團總部管理職能整合、充實加強集團總部管理職能的同時,相繼組建了集團財務公司、科技投資公司、國際貿易公司、民船中心等,逐步具備了大集團發展所需的投融資、產品研發、貿易合作、物資采購等功能。其中,財務公司2002年初成立時資本金只有5億元,目前凈資產達到30億元,資產總額470億元,有效發揮了內部銀行作用;貿易公司2003年初成立以來,6年間作為聯合賣方與船廠一起簽訂船舶訂單4660萬噸,合同金額230億美元,為集團民船主業做強做大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5129日,中船重工按照資源共享、做強做大的思路,將大連造船重工有限公司和大連新船重工有限公司整合重組,成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當年造船產量超過230萬噸,位居全國第一,并成為國內船舶行業中首個產值和銷售收入雙超百億元的企業。大連船舶重工已連續多年躋身全球造船企業四強,站在中國造船業的最前列,成為中國造船企業的突出代表。

  在大力開展資源整合的同時,機制創新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目前,中船重工已全面實施聘用制和勞動合同制,并推進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試點。對各單位的主要領導,實行經營業績考核,推行年薪制;對促進全集團經濟總量增長和經濟效益提高做出優異成績的成員單位法人代表和公司制企業總經理,實施特別獎勵。對集團總部,不斷強化其作為集團指揮中樞的作用,2003年至今已先后開展過三輪全員競聘上崗,有效激發了總部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加快科技創新 打造國際一流造船集團

楊國民

  2007112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第一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總結表彰大會,中船重工榮獲業績優秀獎科技創新特別獎兩項大獎,中船重工的突出業績和科技創新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

  中船重工的突出特點,就在于擁有一個覆蓋全集團、專業齊全、力量雄厚的科技創新體系,28個科研院所、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一大批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50多個大型實驗室、4萬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等,成為中船重工科學發展的強大支撐。

  據中船重工有關負責人介紹,1999年承接建造我國首批30萬噸超大型油船時,中船重工民船開發能力還比較弱,依靠與國外技術公司聯合設計完成;而今,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從購買設計、聯合設計到自主設計的創新之路,能夠自主設計開發除豪華游船等個別船型之外的絕大多數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近年來,陸續設計開發了適應市場需求、符合國際新規范的30萬噸超大型油船、11萬噸成品油船、7萬噸級油船、18萬噸和17.4萬噸環保型散貨船、5668箱和4250箱大型集裝箱船等,去年以來新開發的30萬噸礦砂船、9.3萬噸散貨船、9000噸化學品船等實現了批量接單。在高技術船型設計開發方面,設計建造了海洋風車安裝船、全電力推進火車輪渡、小水線面雙體船、海洋科考船等,LNG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也都陸續開發成功。今年15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第六代深海半潛式鉆井平臺交付美國用戶,最大作業水深3050米,最大鉆井深度超過10000米,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建造國際先進水平深海半潛式鉆井平臺的能力。

  在發展總裝造船的同時,中船重工持續提升船舶配套設備研制能力。中船重工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在許多大型關鍵配套設備研制方面實現突破,相繼建造了國內第一臺5缸、758T智能柴油機、7S808K90大功率低速柴油機,16/2421/31等新型中速機,研究開發了為VLCC等大型船舶配套的大型螺旋槳等。2007619日,武漢重型鑄鍛有限公司攻克一系列難關,交付了首根缸徑60cm低速柴油機曲軸,這是我國第一根完全國產化的低速機曲軸,從煉鋼、鍛造、熱處理、紅套組裝到整體精加工均自主完成,對于有效緩解船等機、機等軸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中船重工承擔的中國品牌中速柴油機研制已完成概念設計,進入詳細設計階段,預計明年進入生產采購階段。

  瞄準清潔能源發展方向,中船重工組建成立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立足集團公司強大的科技研發和總裝集成優勢,開發風電裝備。目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兆瓦和850千瓦風電機組均已實現并網發電成功運行,累計發電超過500萬千瓦時,實現批量接單制造。發揮科技優勢,開發非船舶新產品,加快科技產業化,形成市場競爭新優勢,已經成為推動中船重工持續發展的強大力量。

  中船重工提供的數據顯示,集團公司成立10年來,已擁有1499項國內外授權專利,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4項,國防科學技術獎593項,以及一大批國家級科技成果,在支撐集團公司持續發展的同時,為我國海軍裝備建設和船舶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履行社會責任 實現科學發展

中船重工發布首份社會責任報告

楊國民

  本報訊 626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發布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提出,2008—2012年,集團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要求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中船重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狀況得到社會、利益相關方和員工的認同。2012—2020年,建立起系統較為完善的中船重工企業社會責任體系,有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員工具有強烈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各成員單位能夠自覺自愿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中船重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廣度、深度得到擴展和深化,履行社會責任狀況得到利益相關方和員工的充分肯定,使社會環境、市場環境、輿論環境、生態環境更有利于中船重工的發展。

  中船重工高度重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成立了以李長印總經理為組長的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此項工作的開展,大力推進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2007年,中船重工制定發布了集團公司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意見,從集團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意義、內涵和建設目標、工作內容、組織與實施措施等方面,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作出全面部署。

  此次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提出,集團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包括:完成軍品任務,服務國防建設;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遵守法律法規,誠實守信經營;提高產品質量,保障產品安全;注重環境保護,加強節能降耗;保障員工合法權益;支持公益活動,積極回饋社會。

  長期以來,中船重工始終把促進單位發展和廣大員工全面發展兩個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中船重工的持續發展,一批高素質的員工隨之成長壯大。通過承擔國家重點工程任務的錘煉和闖蕩國際市場的打拼,在實踐中培養、選拔了一大批領軍型經營管理人才、具有國際水平的技術拔尖人才和有絕活的高技能人才。目前,中船重工共有工程院院士9人,突出貢獻專家68名,百千萬人才工程“511人才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169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211名,中華技能大獎2名,全國技術能手13名,國防科技工業技術能手31名。

  在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中船重工積極履行社會責任。2003年北京非典期間,中船重工向北京市教委捐贈110萬元,用于空中課堂教學,維護教育系統正常工作和學習秩序。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船重工第一時間快速反應,積極投入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全集團捐款及捐贈物資超過6400萬元,并緊急向災區提供了公路橋、蓄電池、帳篷鋼架、氣象雷達等多種急需裝備。2008年,中船重工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工作先進單位。

國內行業動態

國際行業動態

省內行業動態

臺灣行業動態

版權所有: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鼓西路建榮公寓A2座1-201  郵編:350001 傳真:(86)591-87552772
電話:(86)591-87606537 87539698   閩ICP備12014152號   管理登錄   
Processed in 212561.109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
十八禁试看120秒做受,真人扒开双腿猛进入的视频,男女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