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企業、研發機構達300多家
規上整機研制企業15家
在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華數”)的生產車間里,一臺臺工業機器人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最后測試,然后等待被送往制造企業,在生產線上發揮作用。
重慶華數位于兩江新區水土園區,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目前,我們自主生產的六軸工業機器人,銷量排名全國前三。”重慶華數機器人常務副總經理王旭麗自豪地說。
近年來,重慶華數通過不斷積累研發經驗,完成了150至210公斤國產重載機器人系列化產品研制,被廣泛應用于機加上下料、建筑陶瓷搬運等領域,有效彌補了國產機器人在重載領域的技術缺陷。
而這只是重慶華數實現工業機器人自主研發的一個縮影。王旭麗表示,下一步,公司將重點研究210公斤以上的重載機器人,助力提升國產重載機器人綜合性能及市場競爭優勢。
不僅僅是重慶華數,重慶魯班機器人自主生產的醫用紅外檢測機器人,全國銷量第一;小目科技自主生產的輸電線路智能巡檢機器人,在國家電網新技術征集中排名全國第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重慶已有機器人企業、研發機構300多家,其中規上整機研制企業15家。
機器人性能測試車間。重慶華數供圖
產業鏈條完整
到2025年銷售收入突破800億元
當然,重慶機器人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持。近年來,重慶引領機器人鏈主企業廣數、華數開展自主研發創新,攻克機器人核心技術300余項,形成了焊接、打磨、噴涂、裝配、檢測、倉儲物流6大系列100余種規格的工業機器人整機產品。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已擁有集研發、整機制造、檢測、系統集成、零部件配套、人才培訓和應用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機器人企業主要分布在北碚、九龍坡、永川、大足等區縣。
另外,記者注意到,機器人產業發展已被納入重慶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內容,市經濟信息委等七部門還聯合印發了《重慶市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到,到2025年,重慶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將突破800億元,機器人在工業生產各領域的應用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一批具有共生、互生、再生、富有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機器人產業新業態,建成國內一流的機器人應用示范基地和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