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會長陳奶康主持此次大型研討會,“研討會”主要圍繞著“國內電動船舶發展及前景分析”、“新能源電機技術優勢與應用”、“發揮寧德鋰電產業優勢促進船舶產業轉型升級與軍民融合”、“綠色智能小型船舶與福安機電產業發展”、“建造寧德深海養殖平臺項目實踐”、“船舶行業發展狀況與軍民融合”、“首制太陽能鋰電池游艇經驗介紹”、“福寧重工電動船舶和深海養殖裝置綜合基地籌建方案”等內容展開。
參會人士認為: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面對碳減排目標新要求,船舶工業企業應主動超前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千方百計地實現碳減排。如何發揮好福安市的“船舶、電池、電機”三大產業優勢,奮力推進協同發展,努力實現“1+1+1>10的目標。尤其近幾年來福安得益于動力電池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電池價格的下降,加上環保要求的提高,純電池動力和柴電混合動力作為當前船舶低碳技術,成為新能源船舶的發展重點之一。從技術角度來看,電動船舶設計、建造技術趨于成熟,在渡輪、游船、貨船、工程船等船舶中均有成功的示范先例,電動船舶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和應用。目前,在電動船舶方面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福安可以進一步發揮“船舶、電池、電機”三大產業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上下游產業鏈,大家信心滿滿,必將預期可待。
參會人士還指出,《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閩政[2021]7號)要求,建設國內領先的電動船舶研發制造基地,打造10個以上電動船舶示范項目,建造深海養殖裝備50臺以上。培育若干個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船舶與海工裝備、風電裝備龍頭企業,以優勢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提升競爭力,形成國內領先的產業創新體系和完善的政策保障體系。
福建是海洋大省,地處東南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大陸海岸線長達3752km,位居全國第二,海島岸線長 2275km(其中 20個鄉級以上海島的海岸線長 807km),擁有海域面積 13.6萬km2,有大小港灣 125個(較大的有17個),水深 200m以內的海洋漁場面積 12.51 萬km2,占全國海洋漁場面積的 4.5%,已開發利用的灘涂面積2068km2。2020年,福建省海洋生產總值 1.15 萬億元,占福建省 GDP 的 26.2%,水產品總量達 832.98萬噸,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 770 萬噸的目標任務;其中海水養殖產量達 526.80萬噸,海水養殖業在整個福建省海洋經濟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深海養殖具有發展空間廣闊、提升養殖海產品品質、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提升養殖產量與生產效率等優點。福建省深海養殖裝備雖處于初級階段,但近年來發展較快,央企、國企和民企均積極參與,目前共有各類深海裝備 11 臺(套),其中處于正常試驗性生產狀態的裝備有 2 個,分別是“福鮑 1 號”和“振漁 1 號”;已下水開展養殖試驗的裝備有 2 個,分別是“振鮑 1 號”和“鋼構底層抗風浪流養殖網箱”;當前,在福安船企開工建造的“寧德1號”,其研發水平處于國內前沿,在技術裝備上擁有先進的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儲能體系、自動化控制系統、深水自動投餌裝備、海水水質檢測設備、自動曝氣裝備、水下補光設備、魚類采捕裝備、兩個洗網巡邏海洋機器人、實時海上監控系統、海洋環境氣象監測裝備等,其中相關技術申請專利6項、學術論文5篇,其中半潛技術走在世界養殖行業的前列。如今,福建省深海裝備養殖相關產業已初步形成政、產、學、研、用聯動局面,是推動深海養殖裝備發展的好時期,更是船舶行業產品轉型升級的好機遇。
參會者熱議的話題還是電動船舶。電動船舶是采用鋰電池作為全船唯一動力源,全程不消耗燃油,完全實現零排放;采用船用高安全級動力鋰電池,電池單體或電池包熱失控時,不會影響船舶系統安全;先進的直流組網設計,實現主回路短路故障區的快速隔離,保證船舶運行安全;先進的純電動船舶能量管理系統設計,實現電池充放電控制,供配電設備的協調管理等策略;船舶操控靈活,振動噪音小,舒適度大幅提高。新能源電動船舶設計與制造符合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有關法規以及中國船級社(簡稱“CCS”)最新法規、規范和修改通函。純電動電力推進系統采用新能源作為動力源,主要包括:鉛酸蓄電池、鋰電池系統、太陽能等,是最環保靜音舒適性的電力推進系統系統形式。根據目前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純電動船的動力源一般采用鋰蓄電池或燃料電池等高性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的主要特點:高能量密度,其能量密度比可達150Wh/kg,而且還在不斷提高中;單體電壓高,磷酸鐵鋰為3.2V,充滿電壓時的電壓一般為4.2V,終止放電電壓不低于2.5V;自放電率小,每月5%~10%,且沒有記憶效應,循環性能優越;輸出功率大,可實現電流快速充放電;工作溫度范圍寬。可在-20℃~60℃之間正常工作,更符合船舶使用環境;不含重金屬,綠色無污染。當前,在福安的福建省長興海洋裝備有限公司首制的電動船試航成功,該船總長6.98M、型寬1.92M、型深0.855M、載重5人、滿載吃水0.32M、主機功率為22千Kw、電箱能量42kwh。今后還可設計建造多種規格、多種型號、多項功能的電動船,將廣泛應用于近海和內河運輸船舶、旅游觀光船舶、漁業輔助船、公務執法船舶及岸電配套設施、運維服務等領域。大家認為,應加強產學研用結合,打通技術路徑,覆蓋產業鏈全過程,打造兼具經濟性、安全性、實用性的電動船舶及其關鍵配套設施設備產業體系,加快電動船舶碼頭及充換電等配套設施規劃和建設,鼓勵天然氣、電動等船用新能源產業發展,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政府及有關部門出臺政策,積極支持開展電動船舶示范應用,對制造電動船舶的企業,在電動船舶交付且運行一定里程后,示范首制船舶按交付船舶電池動力推進系統價格的40%給予獎勵,后續船舶按20%給予獎勵,單家企業年度獎勵不超過1000萬元,此政策有效期至2022年。
參會的福建福寧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簡稱“福寧重工”)總經理吳志峰介紹,福船集團積極響應“電動福建”行動計劃,結合《福建省推進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21-2023年)》(閩工信聯法規[2021]87號文)精神和7月6-7日,國家工信部調研組到福建調研電動船舶及深海養殖裝備發展情況。福寧重工將做為電動船舶和深海養殖裝備研發、建造、維護綜合基地,從電動船舶研發、制造、系統集成、聯調聯試等產業鏈整體考慮,按“走出去,請進來”原則,引進優勢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彌補產業發展短板,打造福建省為“新能源應用示范區”,實現“立足福建,服務長江、面向全國”的產業目標。
參會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寧德時代”)總經理盧友文介紹,“寧德時代”成立于2011年,公司總部位于福建寧德,經營范圍包括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燃料電池、動力電池、超大容量儲能電池、超級電容器、電池管理系統及可充電電池包、風光電儲能系統、相關設備儀器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及售后服務。還對新能源行業的投資、鋰電池及相關產品的技術服務、測試服務以及咨詢服務。“寧德時代”是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系統提供商,專注于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于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一流解決方案。“寧德時代”在電池材料、電池系統、電池回收等產業鏈關鍵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及可持續研發能力,形成了全面、完善的生產服務體系。寧德時代已完成或正在配套的營運船舶船用鋰電池裝船主要項目有新疆天池游艇、蘇州游船、廣州海事應急指揮船、7618kWh三峽游輪、閩江212客位游覽船等。“寧德時代”還在“電池、電極、電控”方面進行技術創新,拓展電池應用新方式,為更多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全體參會者形成一個廣泛共識,福安的“船舶、電池、電機”三大產業,在政府政策的引領與支持下,有專家學者的專業技術指導與幫助,有全體企業家的責任與使命擔當、全體從業者的素質有效提升,并繼續發揮好福安的“船舶、電池、電機”三大產業聯動優勢作用,就能有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就一定會實現新的大跨越。

研討會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