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本站 | 繁體網站   
點擊搜索
 
日期 時間

內燃機仍是主力軍 純電驅動僅是補充

日期:2018-11-14  來源:互聯網    點擊:
       內燃機是工業革命中最具核心價值、最有代表性的發明。萬鋼在視頻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內燃機的歷史地位。
       萬鋼指出,內燃機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目前仍占據市場主流,這既是內燃機技術不斷發展完善的結果,也是內燃機滿足社會需要、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他認為,當前,內燃機仍是汽車等各類機械的主動力并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內燃機技術進步在實現交通領域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中,仍將發揮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作用。在重型運輸動力、大型工業用固定動力、船用動力、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軍用車輛等應用領域,內燃機仍具有較為廣闊的市場需求和頑強的生命力。
       90歲的何光遠老部長在開幕式上激動地說:“未來若干個技術發展周期里,內燃機作為移動動力,仍將占有主要支配地位。”李駿院士也認為:“未來10-15年內燃機依然存在,而且處于主導地位;內燃機依然還有相當大的技術潛力和創新能力。但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它的數值可能不一樣。”
     “內燃機是目前和今后實現節能減排最具潛力、效果最為明顯的產品,而且,在相當長一個時期作為主流動力機械的地位不可動搖。”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會長宴平表示。
       國際內燃機學會秘書長皮特·穆勒·鮑姆更是認為,現階段純電動或燃料電池驅動也僅僅是一種補充,而并非替代。
       熱效率再提高10% 內燃機的競爭力“了不得”
      “制造業面臨的挑戰、環境的變化及巴黎協議的目標,給內燃機產業創造了極大的壓力。” 皮特·穆勒·鮑姆如是說。
       內燃機節能減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國家層面講,其就是能源安全問題。李書福認為,高效內燃機是我國不可或缺的動力能源。
對于百年內燃機來說,來自內外的挑戰很大。在此次大會現場,院士、專家、企業等產學研學各方都把火力集中在內燃機的熱效率提升上。最嚴法規要求,到2020年,油耗5升/百公里。“如果2025年熱效率不能大大超過42%的話,內燃機就搞不過純電驅動了。”李駿院士如是說。
       一直以來,以馬自達、豐田為代表日本整車企業在內燃機熱效率提升上下足了功夫,因此他們內燃機的熱效率比中國現有水平高很多。因此,我國現有內燃機的綜合熱效率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提高內燃機的熱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是穩固和發展內燃機產業地位的首要目標。”何光遠語重心長地說:“你不進步,不改革,不變革,結果就是出局和被淘汰。”
       李駿院士認為,乘用車內燃機熱效率有望在點的工況下達到50%以上,但實際面的工況下很難達到。他提出,基于面工況下的熱效率(42%)和基于點工況下的熱效率(50%)相結合解決方案,比如內燃機與電動化結合等。
     “如果技術持續推進,就像李駿院士說的,乘用車熱效率達到50%,那么這個競爭力就不得了,內燃機在未來50年內都是可期待的。” 李書福說,“我們行業要共同努力,不斷提高內燃機熱效率,再結合比較成熟的電動化技術,我相信內燃機新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能源驅動多元 甲醇燃料是一個選擇
      “當前,世界內燃機產業都需要更清潔的‘零’排放的解決方案。“皮特·穆勒·鮑姆如是說。
        中國更是如此。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除了汽油、柴油、天然氣,高效內燃機外,甲醇燃料也是一種選擇。何光遠認為,從減碳和使用低成本角度,推廣甲醇燃料動力燃燒應用是一個優選。
      “甲醇適合中國國情。中國是缺油少氣多煤的國家,但甲醇資源很豐富,從確保國家能源安全角度講,研究推廣甲醇汽車是比較契合中國實際的。”李書福建議,國家將甲醇燃料納入我國清潔能源目錄,從國家層面科學推廣甲醇燃料在動力、熱力燃燒領域的應用,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清潔能源體系。

國內行業動態

國際行業動態

省內行業動態

臺灣行業動態

版權所有: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鼓西路建榮公寓A2座1-201  郵編:350001 傳真:(86)591-87552772
電話:(86)591-87606537 87539698   閩ICP備12014152號   管理登錄   
Processed in 12297.546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
十八禁试看120秒做受,真人扒开双腿猛进入的视频,男女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