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頭”秀舞蹈 玩特技嗨翻全場
在首發式現場,中國工業報記者看到,伴隨著《幽默曲》的優美旋律,“大塊頭”的廈工智能裝載機隨著音樂緩緩地抬升手臂,仿佛在向現場的人群揮手問好。為了展示它龐大身軀的靈巧性,跟隨著大屏幕上的舞蹈動作,這個龐然大物居然翩翩起舞。
這時,靜候在一旁的廈工智能挖掘機也不甘示弱,它們也踩著音樂的節拍,伴著發動機轟隆隆的和聲,與智能裝載機一起熱舞,動作整齊劃一,令人贊嘆。
大秀幾段舞蹈,對于智能挖掘機和裝載機這兩個龐然大物而言,只不過是先熱熱身而已,更加神奇的還在后面!
在廈工展館,通過APP遠程操控,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廈工智能挖掘機在現場給觀眾獻上一段比汽車漂移更加刺激的漂移絕活,種種精彩場面令現場觀眾目不暇接。
自主創新 大力提高國際競爭力
制造出這些令人驚嘆場面的背后“功臣”正是由廈工與中航聯合開發的獨樹一幟的XGJE智控系統。該系統具有八大“核心優勢”:1.可“一鍵標定”:針對不同的作業對象,能夠自動實現機器最優化匹配。2.具備“自動學習、智能記憶再現功能”:自動學習操作者習慣并儲存記憶,通過速算優化,自動再現操作動作。3.可在惡劣工況下遙控、程控操作:利用移動終端遠程或通過設定指令自動控制機器。例如在泥石流、塌方等地方遙控操作無人挖掘機,高效又保障生命安全。4.超低能量損耗:經過科學的“指令轉換”,實現發動機、工作泵、多路閥動態最優匹配,可最大限度減少機器能量損耗。比現有技術節能10%以上。5.舒適駕控,柔順操作:化繁為簡,實現1∶1同步傳導動作體驗;方向盤與雙手柄菜單式創新組合,可實現作業、轉場不同場景下的自由選擇。6.多余度技術,安全可靠:導入航空多余度控制技術,實現容錯控制與延遲維護的雙重保障,可最大限度避免因系統故障引起的停機,保障作業時間。7.云端軟性升級服務:在原機器硬件配置上通過云端下載,實現系統軟性升級。可通過云服務系統自動診斷機器狀態,實現機器智能化服務。8.智能群協同作業:作業指令通過云服務系統發送、連接到機器組群,最終可實現智能群協同作業。
綜合來看,XGJE智控系統通過先進的控制技術和精簡、優化、集成的液壓系統,融合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精準的能量輸出與控制,使得操縱更簡便、能耗更低。
過去,中國自主品牌高端工程機械以組裝生產為主,長期陷于低水平競爭的泥潭,利潤率較低。中國工程機械液壓控制系統甚至長期依賴進口。而XGJE系統的問世將引導工程機械行業從價格競爭轉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差異化競爭。
業內專家表示,XGJE采用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電液控制系統集成技術,對提升我國工程機械核心技術優勢和國際競爭能力大有裨益;有助于解決長期以來中國工程機械液壓控制系統依賴進口的問題,能有效避免國外供應商硬性捆綁銷售進口件。
強強聯合 共鑄軍民融合典范
此次廈工與中航聯袂推出的“高智能機械”,可謂軍民融合的成功典范。據介紹,中航研究所是我國著名的航空工業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研發中心,集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微電子技術、仿真技術、檢測技術研究和精密機械制造、電子裝配為一體,在液壓伺服控制系統綜合設計與試驗驗證等方面具有強勁實力。
而廈工股份則是當今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產品系列,并建有整機試驗場、液壓試驗室、傳動試驗室、電氣試驗室等八個專業試驗基地,設備精良,具有完備的整機、零部件、新技術、新工藝等試驗檢測能力。廈工和中航此番聯手,讓軍民融合更具“滲透力”,關鍵技術、管理經驗、高端人才一齊涌入,可謂強強聯合。中航工業自控所所長宋科璞表示,廈工與中航合作開發高端技術,在原有民用工程機械技術基礎上注入航空軍工先進技術,實現了民用工程機械產品的智能化。
展望未來:廈工將變成啥模樣?
在首發式之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時,廈工總裁白飛平向現場觀眾介紹,此次智能產品的上市,使廈工揭開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序幕,廈工將繼續努力,加快推動智能產品的產業化、技術差異化,從根本上突圍長期以來制約國內工程機械發展的產業困局。
白飛平指出:“接下來廈工還將依托中航工業雄厚的技術研發力量和資金實力,加快研發物聯網與電傳智能控制平臺技術結合,盡快實現‘千里眼’、‘順風耳’等功能,將更智能地為用戶提供設備健康管理、科學調度、市場信息決策支持、融資管理等服務。”白飛平表示,廈工將大力發展驅動橋、變速箱、泵、閥、回轉馬達、油缸及四輪一帶等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產業,進一步推動解決我國工程機械產業做大做強所面臨的關鍵零部件依賴國外進口的問題。
廈工董事長許振明說:“廈工受益于‘一帶一路’和自貿試驗區的雙重利好,會緊抓機遇加速海外布局、開拓國際市場。現在,我們的產品足跡遍布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0多家辦事處、經銷商;中航工業則在海外擁有更完善的市場渠道,在100多個國家有辦事機構。雙方開展緊密合作,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將通過信息化、數字化平臺,切切實實地推進“兩化”融合。假設我們只有一塊鐵,但是我們通過自主研發的高端核心技術,依然可以實現這塊鐵的最高價值,讓它變得智能靈動——這就是中國“智造”。中航工業自控所所長宋科璞自豪地表示。
改革開放36年,是中國工業由小變大的過程,而未來的10年,我們有理由相信是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的過程——當大機器有了“大智慧”:可遠程故障診斷、機群之間“通過內部交流”即可協同工作,危險的地方人類不必觸及,智能靈動。
廈工本次推出的“高智能機械”以及今后研制的“神器”都將融合電傳控制、多傳感器信息融合、自主控制以及衛星導航等技術,可實現產品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并最終實現機器人化。
快速關注:
1.微信號:fjjx2003
2.掃描以下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