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數據:看上去很美
國家統計局6月11日發布數據顯示,5月CPI環比下降0.1%,PPI環比上漲0.6%。CPI同比上漲3.1%,PPI上漲7.1%。2010年4月,CPI同比上升2.8%。PPI同比上升6.8%。5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394億元,M1同比增29.9%。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為67358億元,同比增長25.9%。
3月份外貿數據的逆差如曇花一現,中國自4月恢復了小額的順差之后,5月外貿順差繼續擴大,外需對經濟貢獻率在加大。中國經濟走緩擔憂減弱,目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仍舊維持20%以上,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由政府推動的公租房和定向安置房建設將會啟動大量投資,這將承接商品房投資下滑的力量,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仍舊樂觀。
不過總體上,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在放緩,但這種放緩讓管理層減輕不少輿論壓力,因為國內外“中國經濟開始過熱”批評驟減,管理當局暫時不用為“2010年中國將發生通貨膨脹”做冗繁的解釋,考慮到季節性因素和政府對投機行為的打擊,糧食和蔬菜價格開始下跌,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被用來衡量中國通脹的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短期內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不大,5月份CPI落在3%左右,6月份的CPI必將開始進入下行通道,無論是時間和空間上看,“年度通脹控制3%之內”的管理目標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相應之下,當前調控政策面臨的壓力也減輕很多。4月份,由于物價指數同比和環比都在上漲,市場關于加息呼聲突然加大。同時,國際社會對中國不斷施壓壓力,人民幣匯率在蠢蠢欲動,但由于外部經濟和中國內部經濟都面臨著不確定性,升值、加息?中國政策在雙向博弈中始終無法達到共識。而現在,通脹緩行,經濟平穩增長,升值和加息概率都在減弱。無疑政策調控的空間在加大,軟性調控的可能性也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