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時50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黃小晶,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宋秀巖,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省政協主席梁綺萍共同啟動第八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平臺。
開幕式由組委會副主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昌平主持。
黃小晶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他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大會組委會,向來賓表示歡迎,向關心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熱情參與“6·18”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謝。他說,一年一度的“6·18”,是對一年來福建科技成果轉化的檢閱,是對下一步深化和擴大科技成果對接的推動,本屆“6·18”,參與面、對接度、轉化率都進一步提升。他表示,我們要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6月7日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特別要落實“提升知識、技術轉移轉化和規模產業化能力”、“加快構建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提高全社會創新效率,促進知識成果傳播、轉化、應用”的要求,把“6·18”等各種產學研結合平臺辦得更好,為加快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出席開幕式的有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陳明義,國家有關部委領導黃晴宜、修福金、馬文普、齊驥、許又聲、王瑞生、陳秀榕、孟曉駟、劉延國、侯建良、趙地、王天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局局長蘇添平,省領導于廣洲、劉德章、陳文清、朱生嶺、袁榮祥、唐國忠、楊岳、陳樺、王美香、袁錦貴、鄭道溪、莊先、葉雙瑜、李川、蘇增添、張志南、洪捷序、張燮飛、陳蕓、李祖可、葉家松、葉繼革、張帆、鄭蘭蓀、郭振家,倪英達,省級老同志袁啟彤、游德馨、鄭義正、黃文麟、陳榮春、賈錫太、金能籌、陳家驊、吳新濤,國家有關部委負責同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部分院士,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領導和海內外嘉賓。
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落戶福州
海西研究院將坐落于福州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占地200畝,首期規劃建筑面積66800m2,總投資6.67億元,三年內將新建海西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海西先進制造與集成研究所、海西動力研究所等3個非法人研究所和海峽兩岸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到2015年海西研究院將達到2000人左右的規模。
海西研究院將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學前沿,聚焦海西產業科技需求,突破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共性技術,實現產業源頭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創新;重點在功能材料的結構化學、新能源材料等17個研究領域,鋰電池關鍵材料、全固態激光技術集成等48個研發方向。該院將建成海西產業技術源頭創新基地、高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基地、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和海峽兩岸科技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
當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第一次會議在福州舉行。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副省長李川,中科院和省、福州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6·18”簽約
九市簽約:異彩紛呈 成果豐碩
福州29個項目上臺簽約,總投資81.65億元。截至目前,福州對接項目成果已超去年,總投資169億元,“6·18”期間還將有部分項目陸續對接。
廈門組織8個項目上臺簽約。本屆“6·18”,廈門共組織367個項目到福州對接,總投資37億元,僅18日就成功對接302項,總投資31億元。
龍巖43個項目上臺簽約,總投資94.02億元。簽約的大項目多,43個簽約項目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2個,其中億元以上的13個。
泉州精選了55個項目上臺簽約,其中,總投資20億元的EC國際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園項目將落戶安溪。
漳州總投資16.5億元的18個項目對接成功。簽約項目特色突出,涉及電子、生物、現代農業和食品深加工等領域。
莆田30個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10.13億元。與中科院對接5項,總投資2.97億元;與境外對接3項,總投資1億元。
三明上臺簽約項目39個,總投資44.8億元。自第七屆“6·18”以來,三明已對接項目575個,其中合同項目472個,總投資128.7億元,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8個。
南平現場簽約50項,總投資19.7億元,簽約項目主要涉及生物產業、林產加工、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等閩北傳統優勢產業。
寧德精選29個項目上臺簽約,總投資16.0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4項。這些簽約項目重點突出該市戰略性新型產業項目的對接,突出了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
共建校企合作創新平臺
18日,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省教育廳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聯合舉辦高校服務海西產學研優秀參展項目表彰暨校企合作共建創新平臺簽約儀式。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參會。
陳樺為華中科技大學與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星網銳捷海西分部揭牌,并為80個獲獎項目頒獎。
為拓展產學研合作領域,儀式上共有25個平臺簽約,16家省內外高校將與我省企業攜手,共同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職工經濟技術合作協議簽訂
18日,海西四省20城市工會負責人在福州簽訂職工經濟技術交流合作框架協議,約定搭建一個職工經濟技術創新交流的平臺,提升職工素質,促進勞工互動和海峽兩岸交流合作。
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黨組紀檢組組長王瑞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鄭道溪出席簽約儀式。
按協議,海西四省將展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人才互流、發展互惠”的戰略合作,促進在經濟資源、產業發展、科教文化、人才培養交流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共建兩岸交流合作平臺、職工經濟技術創新交流平臺,及職工素質提升、互動的平臺。協議還決定建立四省工會領導聯系會議制度,每年召開一次協作例會。
隨后,15個在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上找到合作伙伴的發明成果項目舉行了對接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