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寶鋼近日大幅調低7月份出廠價后,國內鋼市又傳來出口退稅下調的消息。受此影響,6月9日螺紋鋼現貨價3840元/噸,而4月份最高價高達4800元/噸。
鋼價冰火兩重天之下,鋼材貿易商也從極度亢奮跌入冰窟。
記者獲悉,5月底,一位福建鋼材貿易商因前期囤鋼巨虧2.5億元而人間蒸發。據知情人士介紹,該貿易商前期通過電子交易盤囤積鋼材近35萬噸,當時買入成本為4500元/噸。而東北地區某些鋼材貿易商囤鋼浮虧面達30%。
但貿易商企圖咸魚翻生。記者了解到,部分浙江貿易商利用手中大量囤鋼,在期貨市場大肆賣空,部分挽回了前期損失。
這些鋼材貿易商沉浮的背后,是諸多不利因素的疊加:鋼材庫存一直居高不下;而三大鐵礦石巨頭又計劃調高三季度價格;寶鋼近日調低出廠價引發鋼企降價潮。
有業內人士介紹,部分鋼企對降價持有異議,認為應該減產。但更多的廠家認為,降價越早越有利,這樣容易保持現金流,而減產卻受政府層面限制,并不是說減就減。
由此導致鋼鐵產能持續過剩。市場人士認為,在目前鋼材需求淡季,鋼價仍將處于低位。高企的鐵礦石價格將逐漸反映在鋼企成本中,鋼企已靠近行業冰河期的門檻。
囤鋼巨虧2.5億
一周前,上海鋼材貿易商中間流傳一則故事:一位來自福建40多歲鋼材貿易商在上海某鋼貿市場大宗電子盤瘋狂囤積買漲鋼材現貨失敗,最終賬面浮虧高達2.5億,此后再沒人看到他的身影。
“他在鋼領鋼貿中心附近的大宗電子盤買錯方向,過分看漲鋼價了。他當時認定鋼價能達到5800-6000元/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鋼材貿易商不愿提及此事。
在上海大柏樹路周邊的一些鋼材貿易中心里,這似乎成為鋼材貿易商相當忌諱的話題。
有熟悉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這位最終巨虧2.5億元的福建鋼材貿易商起初只有2000萬元自有資金在大宗電子盤大量買進鋼材看漲,通過反復倉單質押貸款及當地民間資金拆借放大資金杠桿倍數,最終他撬動的囤鋼投機資金約2億-3億元。
他的囤鋼投機主戰場,則定在大宗電子盤。